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人物特写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94岁回眸:金庸为什么能成就传奇?

    信息发布者:张俊玲
    2018-06-22 17:39:15   转载

    1


    2018年了,金庸将满94岁了。


    他的书,成为了华人的共同语言。这是一个极其高的评价。什么才能叫“华人的共同语言”?比如“床前明月光”是也。



    他作品的发行量,有说1亿的,有说2亿的,加上之前海量的盗版,已经无法统计。


    准确发行量我还不清楚。只举几个不甚著名的单行本的例子,而且统计只截止到1990年,算是冰山一角:

    《倚天屠龙记》,89万册,时代文艺出版社,1985

    《射雕英雄传》,70万册,吉林人民出版社,1984

    《书剑恩仇录》,69.8万册,百花文艺出版社,1985

    《飞孤外传》,62万册,春风文艺出版社,1985

    《侠客行》,45万册,江西人民出版社,1985

      ……

    👆数据:易图强《新中国畅销书历史嬗变及其与时代变迁关系研究》


    就算是1亿册,在整个人类的图书销售史上,也是一个传奇。


    回头来看,他怎么做到的?是什么成就了这个传奇?


    这个话题很大,今天只聊其中一点。



    2


    金庸首先是一个技巧十分高明的作家。


    他的书,因为太温柔敦厚,似乎显不出里面有什么技巧。


    但其实像书法一样,顿挫提按、藏锋露锋,都是技术。和他相比,同时代所有的武侠小说家,不说别的,在“技巧”上都至少差一个层次。


    金庸曾是一个电影编剧和导演,是的你没看错,而且不是玩票,是职业的。用现在互联网的话来说,他是一个典型的“斜杠青年”。


    如果时间倒退到1958年,他当时写的电影剧本比武侠小说多多了。他把《傲慢与偏见》改编成《有女怀春》。他的《绝代佳人》得过中国文化部的奖。


    能做编剧意味着一点:超会讲故事。



    金庸《射雕》《天龙》《雪山飞狐》几名著,都使用了大量戏剧的技巧。《雪山飞狐》几乎符合戏剧经典的“三整一律”:一天之内、一个场景、一个主题。


    《射雕》里写郭靖、黄蓉密室疗伤,严家炎就讲过,金庸创造性地把舞台分成了两半,一明一暗,郭靖和黄蓉在“暗”的舞台,另外一半“明”的舞台则让黄药师、周伯通、全真七子、穆念慈等角色轮流登场,眼花缭乱。


    他的人物调度、气氛营造、台词设计、情节推进,都是极高明的套路。




    3


    金庸的超级技巧,还来自于世界第一流文学的滋养。


    他长在中国,但却是一个“洋才子”,博览群书,荟萃众长,像是一个带着北冥神功的高手,把各国作家的许多技法和绝招都“吸”给自己用。


    刘国重专门写过《金庸师承考》,如果要“报作家名”的话,莎士比亚、歌德、席勒、狄更斯、哈代、奥斯汀、王尔德、毛姆、雨果、波德莱尔、左拉、巴尔扎克……都对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。他真的是站在巨人的肩上。


    而他学习最多的、受影响最大的,有几个源流:比如古希腊的悲剧,比如比他早一两百年的西方浪漫主义文学。可以说,没有司各特、大仲马、斯蒂文森,就没有金庸。


    他有的段落和灵感,甚至就是古希腊神话、悲剧和大仲马们的再现。


    比如阿紫给乔峰喝了一碗毒酒,以为这是“圣水”,好让乔峰永远爱她。


    这其实是古希腊神话里,大英雄赫拉克勒斯的妻子干过的事。为了让男人永远爱自己,她骗丈夫穿上一件涂了人马毒血的衣服,把英雄误害而死。



    又比如《连城诀》里,主人公狄云被人陷害,在监狱里结交了大侠丁典,学到了神功。


    这其实是《基督山伯爵》里的桥段,主人公唐代斯被人陷害,在监狱里遇见了法里亚神甫,得到了他的宝藏和真传。


    来自世界的超一流的技法,这是金庸小说的筋骨。



    4


    但还远不仅如此。金庸还为这样一个筋骨,配上了另一种灵魂,一个纯正的东方的灵魂。


    “钱塘江浩浩江水,日日夜夜无穷无休的从临安牛家村边绕过,东流入海。”


    这是《射雕英雄传》的第一句话。在大江边,乌桕树叶子似火般烧红,斜阳下的村落里,有老人敲着羯鼓在说书。


    开篇,一种浑厚的感觉铺面而来,这分明是纯纯的中国,纯纯的乡土。


    不管它用了多少娴熟的西方小说和戏剧技巧,但你只会感到,它是一个苍凉的南宋仁人志士的故事。就像不管金庸怎么穿西装、做洋才子,但你都觉得,他内里是一个纯正的中国文士。



    所以,你才看见郭靖带着杨过跃马襄阳,指给他看大唐杜甫故里;黄药师在船舷上打折了玉箫,仰天悲吟曹植的哀诗;张无忌走进赵敏的华宅,正中悬着元稹的《说剑》;乔峰冲入段正淳的寝室,发现墙上居然有北宋张耒的艳词。


    书上那些各具魅力的人,都是最“东方”的人,国士之风、侠士之风、儒者之风、魏晋之风……


    小说里那些景致,都是最东方的景致。从骏马西风塞北,到杏花春雨江南,从大理、终南、雁门、昆仑,到天台、钱塘……欧洲哪一个国家他没有去过,但你发现他记忆里最不能取代的,还是江南的那个久违的故乡。


    就好像他自己在回忆文章里说的:


    “如果你到过江南,会想到那些燕子,那些杨柳与杏花,那些微雨中的小船。”



    名人评价:



    著名学者冯其庸:“金庸的出现,是当代文化的一个奇迹……我敢说,在古往今来的小说结构上,金庸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。”


    马云:“看过《笑傲江湖》的次数连自己都数不清了……我最欣赏(书中)风清扬的出招无形,却无招胜有招。”


    日本国际创作学会会长池田大作:“金庸先生的作品以大历史为背景,视野广阔。由于他的成功,奠定了武侠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。”


    英国著名汉学家约翰·明福德:“我相信金庸对于世界文学的意义,绝不会因是武侠小说这一样式而有丝毫减弱。”


    著名学者陈平原:“他把儒释道,琴棋书画等中国传统文化通俗了,所以金庸小说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入门书来读。”


    姚明:“有一本武侠小说帮了我;金庸的《笑傲江湖》。我喜欢书中英雄的处世方式。”


    北京大学教授严家炎:“金庸武侠小说包涵着迷人的文化气息,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。”


    香港著名作家倪匡:“《鹿鼎记》是古今中外第一好小说,在金庸作品之中,排名第一。”


    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:“金庸把正直、善良、侠肝义胆的中国文化精神传遍了全世界。”


    著名学者孔庆东:“金庸的读者是以亿来计算的,是全世界古往今来读者最多的作家。”


    著名学者余英时:“金庸小说为万千读者争赞,笔触有千军万马之力。”


    台湾清华大学教授沈君山:“金庸影响超越国界,对华人文化影响空前。”


    文艺评论家李陀:“金庸使中断了传统的白话语言起死回生。”





    尹建莉老师在她的《好妈妈胜过好老师》一书中说到


    我女儿圆圆最早读的长篇小说是金庸的武侠小说。我之所以当时建议她读金庸的书,是因为金庸的小说悬念重重、情节有趣,能吸引人读下去;而且他的文字非常规范,笔法老练,读来感觉通俗流畅;里面充满爱恨分明的情感,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;有一些爱情描写,但都有着不食人间烟火的纯洁和干净。所以我后来也向很多人建议,让孩子去读金庸吧!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